江南工业集团:党旗辉映装备科研攻坚路
2025-06-06 18:14:28          来源:江南工业集团党委宣传部 | 编辑:梅晓蕾 | 作者:李英东          浏览量:1555

雨湖融媒6月6日讯(通讯员 李英东)从-20℃的雪域高原到35℃的戈壁热浪,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军品技术研究所组建的装备科研党员突击队辗转两大极端环境战场,从3月初到5月底,历经87个昼夜中完成数十项关键试验,写下了以“红箭精神”践行强军使命的攻坚故事。

3月初,突击队挺进海拔4500米的西北试验场。项目技术负责人舒克辉落地即投入战斗,统筹协调各项试验资源,切实抓好试验组织实施。试验阵地上,李英东、廖晨博每日徒步转运百余斤设备,在积雪没膝的阵地上开辟测试通道。面对14m/s的狂风和-20℃的严寒,他们坚持徒手完成精密接线,冻僵的手指每小时要经历20余次“摘戴手套-恢复知觉-继续操作”的循环。他们呼出的白气在睫毛凝成冰晶,仍紧盯示波器数据波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这个转接电缆设计,既保安全又提效率!”为解决高原环境下的信号采集难题,舒克辉带领团队连夜研制专用转接装置,成功攻克短路保护与信号测试难以并行的技术矛盾。在含氧量不足平原60%的环境中,队员们日均工作14小时,攀爬2米高产品架超30次,用35天圆满完成了原定60天的高原试验任务。  

4月初,完成雪域攻坚的队伍未作休整,立即转战黄沙漫天的戈壁试验场。

试验场中风沙总是突然袭来,蓝天白云被瞬间遮蔽。风沙不仅遮住了队员们的视线,还“趁机”钻进了耳朵、嘴里。每次风沙过后,陈熙林和熊凯都要对所有设备进行全方位体检、保养,以防出现设备信号传输中断或电路故障等各类问题。“防尘清理频率高,很繁琐,但必须坚持,否则会影响作业。”陈熙林说得很轻松,但背后却是几个小时的连续奋战。

戈壁试验期间,队员们日均步行超2万步,在20℃温差中持续作业。为获取精准数据,他们创新采用“环境变量分段测试法”,同步完成高温、风沙、震动等多重极端条件验证,成功证明装备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精确打击能力。

如果说风沙是戈壁的“暗箭”,白天的烈日和紫外线则是“明枪”。即便在试验窗口期外的白天,戈壁滩地表温度仍高达35℃以上,紫外线指数突破8级。为确保试验顺利推进,突击队员顶着暴晒,在毫无遮蔽的试验场争分夺秒调试设备、校准参数。防护面罩下,汗水浸透的面庞被晒得通红;防烫手套内,指尖因高温操作磨出水泡,但无人叫苦退缩。

试验的最后一天凌晨2点,试验场仍灯火通明。为抢抓清晨6点的关键窗口期,队员们在结束白天繁重工作后,仅休息2、3个小时便又投入试验准备。电缆敷设、系统联调、数据预采……李英东连续18小时盯守操作台,困极了便用冷水抹脸提神。晨光初现时,试验终告成功。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许多队员来不及庆祝,便蜷缩在车上酣然入梦,手里还攥着未吃完的干粮。

这支由80%党员组成的突击队,坚持实施“一日一研,一天一议”工作机制。试验期间共组织7次技术复盘,以“党建+”模式推动重点任务破冰突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建与科研的深度融合,为后续装备列装奠定了重要基础。

责编:梅晓蕾

来源:江南工业集团党委宣传部

  下载APP